首页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培养方案  教务管理  本科教学  实践教学  专业设置  精品共享课  学院首页 
 
网站导航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精品共享课>>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申报书
2014-06-09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其他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文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中国语言文学           

                  窦春蕾             

                   2014530           

 

 

陕西省教育厅

二○一四年四月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4.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5“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盖章。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情况

课程负责人

窦春蕾

 

出生年月

19654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文学学士

行政职务

 

所在院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通信地址(邮编)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邮编710100

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

是否曾获省级

精品课程称号

曾获省级精品

课程称号年份

2011

原省级精品

课程负责人

窦春蕾

教学情况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学生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讲授主要课程:

1.中国古代文学史1           专业基础课    4学时/    2    280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3     专业基础课    4学时/    6    700

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4     专业基础课    4学时/    3    450

4.唐诗宋词专题              专业基础课    4学时/    2    100

5.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专业基础课    5学时/    4    220

实践性教学任务:

1.实习指导           4       共计113课时

2.毕业论文           5       16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特色培育  陕西教育学院教改重点课题(10JG0013Z) 2010-2012

2.中国古典文学课程创新研究  陕西教育学院教改课题 (2004JGB04)   2004-2007

3.中国古代文学重点课程建设  陕西教育学院课程建设项目(K200405)  2004-2007

4.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  陕西教育学院课程建设项目(K200704)  2007-2009

5.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  陕西省教育厅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2011

教学研究论文:

1.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特色探索         中国成人教育       20131    独撰

2.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活的生命意识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10   独撰

3.古典诗词特色教学之我见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35   独撰

4.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专题教学改革之我见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8   独撰

教学奖励:

1.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7   独立

教材: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四册)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51月第1  主编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册)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51月第1  副主编

3.新编大学语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3月第1  主编

(该教材获2013年院级教材二等奖)

学术研究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1康海散曲研究              院级科研项目       2009—2010      主持人

2基于和谐理论的西安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省级科研项目2007—2008 第二参与人

3.新时期成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省级科研项目  20092010  第二参与人

4陕西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省级科研项目    200910    第三参与人

5.民族国家建构与中国现代小说     厅级科研项目   20092011   第二参与人

学术论文:

1.“清官”窦天章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大家       20109     独撰

2.马致远“仙道剧”中的儒士意识         名作欣赏       200910    独撰

3《莺莺传》的故事模式及男性意识透视   宁夏大学学报   200710    独撰

4从《渔父》看屈原人格美及其在当代的文化意义  理论导刊  20072   独撰

5张养浩山水散曲之意境美及人格美        名作欣赏       20077    独撰

学术研究获奖:

1《莺莺传》的故事模式及男性意识透视  院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7.10  独立

2喜剧之手笔  丰富之意蕴              院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6.10  独立

 

 

 

 

 

 

 

 

 

 

 

 

 

 

 

 

2.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结构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承担的工作

签字

窦春蕾

19654

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负责人

主讲教师

 

邵之茜

1963.4

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教师

 

江秀玲

19551

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教师

 

王会明

19723

讲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教师

 

陕艳娜

19761

副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教师

 

张美丽

197512

副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教师

 

胡世强

19804

讲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教师

 

韩隽

196310

教授

新闻传播学

文字素养与传媒信息讲座

 

李刚

19671

教授

中国哲学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讲座

 

王倩

19749

中教一级

教育学

基础教育实习实训指导

 

王满利

19635

中教高级

教育学

基础教育实习实训指导

 

课程

团队

整体

素质

及青

年教

师培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课程团队整体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团队共有教师11名,其中专职教师7名,兼职教师4名,

比例为74;教师分别毕业于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师范

大学等院校,学缘结构合理;教师中50岁以上有4人,35-50岁有6人,35岁以

下有1人,年龄结构合理;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中教高级职称

1名,中教一级1名。3人具有硕士学位,4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9人具有高校

教师资格,除7人作为专任教师担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和研究外,2人作为

业背景专家分别承担针对学生思想文化和写作编辑等素养拓展的工作。另外。2

具有中学教师资格证,担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他们作为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针对

学生的教师素养进行培训指导。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合理。

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古代文学课程组一贯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了长期的优良传统。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突出的专业带头人一对一地指导青年教师,定期听取青年教师的课程,在课后进行有效的交流探讨,指出需要改进之处。在科研方面,专业负责人对青年教师也进行有规划的指导,在申报教科研课题,进行教科研研究上均进行“传、帮、带”,作具体指导。王会明和陕艳娜均在学院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评优中多次获奖。2005年陕艳娜顺利晋升为讲师,2012年又顺利晋升为副教授。2013年胡世强博士毕业进入见习期,经过本人和指导教师的努力,见习期满后以优异成绩晋升为讲师。

在科研方面,我专业的青年教师均已表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如王会明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与民间文化的互动”于2006年申报陕西教育学院科研课题成功。王会明还与2006年参加了在四川举行的海峡两岸散曲研讨会,并在会上交流论文一篇。陕艳娜申报的科研课题也获得了学院2008年度课题立项的审核批准,被列为学院“青年人才项目”。王会明和陕艳娜还参与了多项省级和院级教学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撰写多篇论文。胡世强则主持了两项省级科研项目的子项目,并成功申报了一项院级博士研究生科研专项。

在教学上,我专业的青年教师一贯表现优异,在学院每学期进行的督导听课和学生满意度调查中均获得较高满意度和良好以上评价。

 

教学

改革

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近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

1.窦春蕾主持的“中国古典文学课程创新研究”项目已结题。该项目的研究

成果获得了学院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奖,目前正应用于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之中,效

果良好。

2. 窦春蕾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特色培育”项目已结题。该项目重在研究陕西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及基础教育同古代文学课程的衔接渗透,成果已形成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内容与教学特色,有比较突出的应用价值。

3. 邵之茜主持的“拓展新专业,实施中文专业改造的构想与实践”项目已结

题。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目前正应用于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之中,效果良好。

4.邵之茜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研究”项目已结题。该

项目的成果将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产生积极作用。

5. 江秀玲主持的“教师专业化视阈下的西安市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已

结题。该项目对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模式的研究成果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6. 江秀玲主持的“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已结

题。该项目对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7.江秀玲主持的“教师专业化视阈下的陕西农村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目前在

研。该项目着重从教师专业化角度提出对陕西农村教师的培训模式,将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8.张美丽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已结题。该项

目针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都具有教学方法上的探索意义和应用价值。

9.张美丽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三)题库建设”已结题。该项目对中国

古代文学基础题库建设是一个有效的括充与丰富,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巩固学生知识积累等方面具有积极而实际的应用价值。

 

解决的问题:

第一,按照新教学计划压缩专业基础课教学课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总体要求,研究并改革课程体系,对中文学科首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以提高授课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兴趣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如“先秦诸子散文研究”、“史记研究”、“魏晋风度与文学”、“唐诗美学”、“宋词鉴赏”、“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研究”等,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感悟与认识。

第二,解放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摆正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正确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我们一致认为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者,而是知识方法的指导者;不是单调的结论的宣布者,而是制造问题引发怀疑的启示者;不是雄辩于讲台的演说者,而是退隐于幕后的设计者;不是占据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权威话语’施之于学生的征服者,而是放弃‘话语霸权’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参与者。”只有彻底转变了教学理念,完成了教师角色的成功转换,才能最终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

第三,探索课程类型的创新,打牢专业基础,培养学生一定的创作与研究能力,提升学生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语文素养主要表现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精彩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认真听讲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的文学美感;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方面也是成效显著的;为学生提供《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书目提要·中国古代文学部分》,并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是引导学生阅读兴趣、强化学生有效阅读的重要手段;定期给学生布置作业并进行批阅抽查,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围绕一定的选题承担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的学习任务,并在适当的情况下由若干名小组代表向老师同学进行陈述汇报,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有效学习方法成效显著。

第四,倡导教学科研的彼此互动,强调科研对教学的有效带动。教学是一项个性化色彩很浓的工作,除了必讲的内容和基本取得一致看法的观点,还有许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深化的内容,这就为教师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回旋的天地。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科研心得与成果,在课堂教学教学中加以应用,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服务于教学的目的,成为教学的一种“动力”。同时,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深化,又不断拓展着科研领域的日渐深广。

第五,加强教材建设,探究教材类型创新。我专业注重主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材编写,近几年集全体教师之力编写并出版了一套四册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由于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故很有针对性,获得了较高的满意率。该教材于2005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目前已连续使用了五届,反响良好。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本课程的建设基础较好,自2004年被评为学院首届重点课程、2008年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至2011年又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以来,课程组的全体成员做了大量琐细繁杂的工作,使得本课程的建设初具成效。目前,面临我院改制为普通本科师范院校,我们的课程也要由高职高专的中国古代文学调整为汉语言文学本科的同类课程。同时,又恰逢国家对精品课程作出了新规划和要求之时,我们需要重新定位和规划的内容板块很多,建设中心也必将会有一个大的调整。因此,我们今后的建设目标是首先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然后逐步向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迈进。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师资队伍建设:近三年来,为了扩大教师队伍,全方位提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组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我们已引进了二名博士生,其中一名已是具有深厚学术积淀的副教授。并且本课程组的青年教师也有一人顺利晋升为了副教授。至此,本课程组的专任教师已增加至7人,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组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2.考核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充并完善了古代文学试题库建设,在已经初步建立的 “古代文学习题库”、“古代文学阅读书目”、“古代文学背诵篇目”、“古代文学论文选题”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修订增补。同时也强化了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考查,在作业布置、批阅,课堂讨论、交流,随堂测验,经典诗文诵读,小论文写作等方面加大了考查的力度。

3.教材建设:继续加强教材建设,积极鼓励支持教师撰写参编高质量教材,尤其支持教师出版选修课专题教材。目前,针对新的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我们已经着手计划集课程组全体教师之力编写一部新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目前已做出了初步的编写方案,力争在三年内完成初稿。

4.教学资料建设:课程组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想尽一切办法积累与课程研究和教学相关的一切资料。除了敦促学校图书馆和系资料室加强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资料的购买与积累外,课程组成员还动用了自己科研和教改课题的部分经费甚至是个人的工资,不断购进古代文学方面的图书资料,订阅与古代文学教学研究有关的期刊杂志。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了网络上由网友共享的免费资源进行资料积累,不断补充和完善我们的拓展资源。

5.现代化教学建设:课程组的全体教师均能充分借鉴和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为课程建设服务。我们整合了网上的资源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心得,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这些多媒体课件不仅在课程的日常教学中被广泛使用,而且也会逐渐上传到课程网站与同行交流,供学生参考,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6.课程资源建设:由于我院已于2012年改制为普通本科师范院校,我们的教学任务也将随之进行全面调整,由过去以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为主调整为以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为主。为此,我们的一系列网上资源如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课程题库、教学内容及方法等均要作出很大的改变,有的需要另起炉灶重新制定,有的需要作出重大改变。这些工作我们计划在一年的时间里陆续完成,目前正在有序进行中。

7.课程录像工作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按照计划进行,大部分主讲教师都录制了自己的课堂录像。由于有新的教师的加入,以及学校录像室的设备陈旧,不能达到目前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技术要求,故暂时停了下来,等到学校不久建成了高清录像室之后会抓紧时间录制。

 

4.课程内容

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中国古代文学(一),中国古代文学(二),中国古代文学(三)及中国古代文学(四)四个大段安排,分别在第二、三、四、五学期依次讲授。每学期均为72课时,周学时为4课时,课程总学时为288学时。

具体的内容、结构、知识点等组织安排如下:

中国古代文学(一)

本课程主要梳理先秦文学发展的脉络与线索,着重对历代名家名作进行评析,使学员系统掌握先秦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进一步深入研修中国古代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由先秦文学史和先秦文学作品选两部分组成,它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选为目,主要讲授先秦文学发展史和经典作品,分别讲授神话传说、诗经、楚辞、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等重要章节。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水平:

1)从整体上把握先秦文学发展演变历程。

2)认识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

3)认识先秦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4)熟悉先秦时期重要作家代表作品和创作风格。

本课程授课时间为大学本科一年级第二个学期,总学时为72,学分为4

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分配

全日制四年

讲授

其他教学环节

 第一编

  先秦文学

 72

 42

  

 

  2

  2

 第一章

  上古文学

  4

  2

 第二章

 《诗经》

 18

 10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18

  8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18

 10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12

 10

总学时

72

 

中国古代文学(二)

本课程主要梳理汉魏六朝文学发展的脉络与线索,着重对历代名家名作进行评析,使学员系统掌握汉魏六朝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进一步深入研修中国古代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由汉魏六朝文学史和汉魏六朝文学作品选两部分组成,它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选为目,主要讲授从秦汉至南北朝的文学发展史和经典作品,其中重点讲授汉代史传散文、汉魏六朝辞赋、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建安文学、正始文学、陶渊明诗歌、六朝山水诗、汉魏六朝小说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水平:

1)从整体上把握汉魏六朝文学发展演变历程。

2)认识汉魏六朝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

3)认识汉魏六朝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4)熟悉汉魏六朝时期重要作家代表作品和创作风格。

本课程授课时间为大学本科二年级第一个学期,总学时为72,学分为4

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分配

全日制四年

讲授

其他教学环节

第二编

  秦汉文学

 30

 30

 

 

  2

  2

 第一章

  秦汉政论、哲理散文

  4

  4

 第二章

  司马迁和《史记》

  8

  8

 第三章

  《汉书》及汉代其他记事散文

  3

  3

 第四章

  汉赋

  6

  6

第五章

  汉代乐府诗

  4

  4

第六章

  东汉文人五言诗

  3

  3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42

 42

 

 

  2

  2

第一章

  建安和正始诗歌

8

  8

第二章

  两晋诗歌

4

  4

第三章

  陶渊明

6

  6

 第四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6

  6

 第五章

  南北朝文人诗

6

  6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6

  6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4

  4

总学时

72

 

中国古代文学(三)

本课程主要梳理唐宋文学发展的脉络与线索,着重对历代名家名作进行评析,使学员系统掌握唐宋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进一步深入研修中国古代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由唐宋文学史和唐宋文学作品选两部分组成,它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选为目,主要讲授唐宋文学发展史和经典作品,其中重点讲授唐代诗歌、唐代散文、唐传奇、晚唐五代词、宋词、宋代诗歌、宋代散文、宋代话本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水平:

1)从整体上把握唐宋文学发展演变历程。

2)认识唐宋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

3)认识唐宋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4)熟悉唐宋时期重要作家代表作品和创作风格。

本课程授课时间为大学本科二年级第二个学期,总学时为72,学分为4

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分配

全日制四年

讲授

其他教学环节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36

 36

 

 

  2

  2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3

  3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3

  3

第三章

  盛唐边塞诗人

  3

  3

 第四章

  李白

  4

  4

第五章

  杜甫

  4

  4

第六章

  大历诗歌

  1

  1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3

  3

第八章

  韩孟诗派和中唐其他诗人

  3

  3

第九章

  晚唐诗歌

  3

  3

第十章

  唐代散文

  3

  3

第十一章

  唐传奇和俗讲、变文

  2

  2

第十二章

  唐五代词

  2

  2

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

 36

 36

 

 

  1

  1

第一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2

  2

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词

  5

  5

第三章

  苏轼

  4

  4

第四章

  北宋后期文学

  4

  4

第五章

  南宋前期文学

  4

  4

第六章

  南宋中期文学

  2

  2

第七章

  陆游

  4

  4

第八章

  辛弃疾

  4

  4

第九章

  南宋后期文学

  2

  2

第十章

  宋代话本小说

  2

  2

第十一章

  辽金文学

  2

  2

总学时

72

 

中国古代文学(四)

本课程主要梳理元明清文学发展的脉络与线索,着重对元明清时期的名家名作进行评析,使学员系统掌握元明清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进一步深入研修元明清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由元明清文学史和元明清文学作品选两部分组成,它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选为目,主要讲授元明清文学发展史和经典作品,其中重点讲授元代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元明清诗文散曲、明清小说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水平:

1)从整体上把握元明清文学发展演变历程。

2)认识元明清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

3)认识元明清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4)熟悉元明清时期重要作家代表作品和创作风格。

本课程授课时间为大学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总学时为72,学分为4

 

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分配

全日制四年

讲授

其他教学环节

第六编

  元代文学

 20

 20

 

 

  2

  2

第一章

  元代前期杂剧

  3

  3

第二章

  关汉卿

  4

  4

第三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

  4

  4

第四章

  元代后期杂剧

  2

  2

第五章

  元代散曲

  2

  2

第六章

  宋元南戏

  2

  2

第七章

  元代诗文

  1

  1

第七编

  明代文学

 23

 23

 

 

  1

  1

第一章

 《三国演义》

  3

  3

第二章

 《水浒传》

  3

  3

第三章

  明前期诗文

  1

  1

第四章

  明前期戏剧

  1

  1

第五章

  明后期戏剧

  2

  2

第六章

  汤显祖

  4

  4

第七章

  西游记

  3

  3

第八章

《金瓶梅》和明后期其他长篇小说

  1

  1

第九章

 冯梦龙和明后期短篇小说

  2

  2

第十章

 明后期诗文及散曲

  2

  2

第八编

 清前期至清中叶文学

 24

 24

 

 

  1

  1

第一章

  清前期的诗文词

  1

  1

第二章

  清前期的戏剧

  1

  1

第三章

  洪昇和《长生殿》

  3

  3

第四章

  孔尚任和《桃花扇》

  3

  3

第五章

《聊斋志异》及其他文言短篇小说

  4

  4

第六章

《醒世姻缘传》等清初白话长篇小说

  1

  1

第七章

 《儒林外史》

  3

  3

第八章

 《红楼梦》

  5

  5

第九章

  清中期小说和戏剧

  1

  1

第十章

  清中期诗文及弹词等

  1

  1

第九编

  近代文学

  5

  5

 

 

  1

  1

第一章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的文学

  1

  1

第二章

 戊戌变法时期的文学

  1

  1

第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学

  1

  1

第四章

 近代戏剧

  1

  1

总学时

72

 

实习环节安排如下:

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共8周时间。前7周实习包括以下环节:制定实习计划——实习课程培训——实习动员安排——指导学生听课、备课、上课。与其同时,学生还必须完成7周的班主任见习工作。第8周进行实习评定总结,指导教师在实习中全程跟踪辅导。

 

 

 

 

 

 

 

 

5.课程资源

资源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的资源特色着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在教师教学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合理把握与有效运用上,具体如下:

1.精选教学内容,打破教材的章节编排次序,将每一历史时期的文学,按文学体裁分类讲授,包括每种体裁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例如将诗经与楚辞、汉代辞赋与史传文学放在一起讲授。或按作家系列讲授,突出重点文学流派及作家作品。例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李杜、元白、苏辛、明代复古与反复古等等。同时,应注意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的前后、上下联系,例如乐府诗,要讲述汉乐府、六朝乐府、唐代新乐府之间的关系;传奇,要讲清唐传奇文言小说与元明清戏曲传奇之间的联系等。使学生能够将每一历史时期所学的零碎的文学知识系统化、系列化,可上挂下联,抽一带全,从而形成诗歌史、词曲史、辞赋史、散文史、小说史、戏曲史批评史等概念。并且注意结合文体、流派、作家作品,或作前后、上下、古今比较;或作横向的左右比较;或作地域南北比较;或作中、外文学的比较等。由此,通过对古代文学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优化,使学生学会运用多向多维联系的思维方式,以替代单向线性因果联系的思维方式,从而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多视点、多侧面、综合交叉的观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2.更新教学内容。古代文学作为人文学科,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以文为本、与时俱进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 应该加强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注重科技活动和实践, 注重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教学内容的开发; 而且文化本身就是相通的, 一味强调文化和学科的独立性只会固步自封。要更加积极地吸收最新的成果, 勇于、敢于借鉴西方理论, 积极联系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 不断开拓课堂空间。这样做必能开拓学生思维, 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3.在知识更新速度快的新形势下, 教育的重心要从转化, 给学习者更大的自我选择空间, 使其在自我肯定、自我独立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发展。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 学会追求知识, 学会做事和学会发展。大学不是以培养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为目的, 而是要培养有思想、有践行能力、有责任心的未来建设者。因此,要分出一部分教学内容给学生自学,还要布置一部分拓展学习视野的内容供学生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 让其在学习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 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探索事物本质、质疑现有学说的热情, 培养良好的创新人格。

4.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要发挥对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专业优势, 本着对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关心,既要立足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丰富他们的思想。不仅要教他们如何做事”, 更要培养、提高他们如何做人。普通师范院校的学生多从中学直接考入大学本科, 因为过去一直生活在比较封闭而又高度紧张压抑的学习环境中,跨入大学后面临着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自主选择,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会产生困惑和迷惘,其思想文化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古代文学正是适应这种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意识地选取古代一系列与人文修养、思想陶冶有关的文学作品,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范本。

5.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还要侧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功能。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技术人才的创新是最直接最有针对性的创新, 而创新的关键点是想象力。许多人的经验表明, 加强文学阅读, 提升文学修养, 是丰富情感、提高想象力、促进科学创造的一个有效途径。

6.古代文学不是故纸堆里发黄的纸片,它是鲜活的、与时俱进的,接地气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是民族精神的家园,是我们身边切近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与我们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课程开发上始终重视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学的融合渗透,重视民俗、宗教对古代文学的渗透。注重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史知识,并将之同古代文学相结合,充分发挥陕西地区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古风古韵,及其得天独厚的汉唐文化研究的浓郁氛围,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探索兴趣和欲望,并设身处地地感知和领会古代文学的魅力。

7.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的培养方向是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古代文学作为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必须承担起打造和提升语文教师基础素养的重任。为此,我们一贯高度重视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的有效衔接。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作为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素养,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快速适应工作需求,我们在古代文学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和训练。

二、在教师教学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效果还表现在对教学方法的合理把握与有效运用上,具体如下:

1.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脉络和基础知识,对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情况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并学会对具体作品与文学现象的分析和梳理。

2.通过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环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解决“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教学相长的有效激励机制。

3.通过课堂提问与课堂发言,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与兴趣,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适时有效的解决,同时训练了学生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课外延伸学习,学会并养成搜集查找学习资料,对资料进行一定的甄别整理,并进一步在对资料分析研究后形成初步观点的能力与习惯。

5.通过组织学习讨论小组,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团结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精神,并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以及口头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6.通过有计划的书面作业布置,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一定的写作水平和文字处理能力。

7.通过课外适当的经典阅读、古诗文朗诵和背诵,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增加学生古代文学作品的储备与知识积累。

基本资源清单

 

1.课程描述               2.课程团队                  3.课程设计

4.教学大纲               5.授课教案(简缩本)        6.教学课件

7.教学录像               8.课程案例                  9. 实践教学

10.思考练习               11.学习指南                  12.课程特色         

13.课程评价

 

拓展资源清单及建设使用情况

 

拓展资源清单:

1.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图书资料、期刊杂志

2.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电子音像资料和数字资料

3.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影视资料和声像资料

4.古代文学课程组教师的教改研究资料

5.中国古代文学阅读研修书目

6.中国古代文学题库

7.中国古代文学古典诗文背诵篇目

8.中国古代文学资源网络链接

 

    建设使用情况:

1.学校图书馆和中文系资料室,具有相当完备的中国古代文学专著和研究的纸质图书资料。这里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古今图书集成》、《丛书集成初编》、《中国古代小说善本丛刊》等,有自先秦至明清的诗文集、集注本、选注本;二十五史(中华书局本)、《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魏晋南北朝文》、《全唐诗》、《全唐文》等20余万册。有学术专著10余万册。还拥有门类齐全多年积累的报刊杂志1千余种。近年来学校又在不断加大中国古代文学方面图书资料的购买力度,新添了不少最新的学术研究专著。这些学习资源为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进一步学习拓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2.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也已全面开通和投入使用,部分电子音像资料和数字资料如清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光盘数据库、书生之家电子图书数据库等均已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同时博看人文畅销期刊数据库、自主考试系统、北大法意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资源也开始运行。这些网络教学资源极大地拓宽了教师学生的检索途径,从不同层面为师生教学与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的文献信息检索服务。为学生利用网络查阅学习资料、拓展知识视野、巩固学习内容提供了必要条件和环境,也培养了学生整理、分析、使用资料的能力。

3.古代文学课程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购买了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开发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软件和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光盘,还添置了一些古代诗词、戏曲、小说等的影视资料和声像资料。这些资料以其生动鲜活的图像、优美动听的影响、真切可见的形象,不仅满足了古代诗词、散文、戏曲、小说的教学需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加深了对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直观感受,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古代文学课程组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想尽一切办法积累与课程研究和教学相关的一切资料。除了敦促学校图书馆和系资料室加强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资料的购买与积累外,课程组成员还动用了自己科研和教改课题的部分经费甚至是个人的工资,不断购进古代文学方面的图书资料,订阅与古代文学教学研究有关的期刊杂志。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了网络上由网友共享的免费资源进行资料积累,不断补充和完善我们的拓展资源。

5.为了配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古代文学课程组编订并向学生提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阅读研修书目,其中包括精读与泛读两大部分,涉及作家别集,各种古代文学的鉴赏专集、作家作品研究、内容和编写体例较为新颖的文学史、作品选以及要求学生拓展阅读的经典作品等,今后还将不断补充丰富。这些资源对于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广泛阅读,提高他们的知识积累,开阔他们的学术视野,效果突出。

6.古代文学课程组还编有大量综合性思考练习题、分类式思考练习题,以及模拟考试试题,提供给学生自学、思考,复习备考。这些资源以其实用性和针对性深受学生欢迎,在帮助学生梳理整合所学知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巩固知识要点等方面功效显著。

7.古代文学课程组配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订并向学生提供了古典诗文的背诵篇目,以及检验考察方式,以督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对于该资源的使用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师在课中或课下,以抽查的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并且配合学校和系上组织的中华传统诗词朗诵大赛,在养成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体验古代文学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感受方面,使学生受益不少。

8.古代文学课程组还充分利用了网络上的大量可以免费共享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专业网站和互动平台的网络链接,可供学生上网阅读海量的专业书籍,涉猎相关学术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并且在哲学思想、艺术审美、音乐美术、文化风俗等方面培养兴趣,开阔视野,逐步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效地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养成立体多维的思维模式。

 

 

 

 

 

 

 

 

 

6.课程评价

自我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社会使用评价等:

 

自我评价:

古代文学课程组教师能够始终自觉坚持教书育人,工作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备课扎实,反复修改、充实教案和讲稿,教学内容能够吸收新的科研成果,注重拓展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学习科研能力。不断研究和改进授课方法,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提问讨论式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好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之,由于课程组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大胆尝试和努力钻研,已收获了一定的成绩和功效。如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写作古代文学毕业论文的学生人数总是最多的;能够积极参加古代文学课堂讨论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对于院系组织的诗词朗诵会等活动,许多学生会选择古典诗词作为参赛作品;对于院系组织的有关古代文学的学术报告会或专题讲座,同学们也是积极踊跃地参加听取,并能向专家学者提出一些水准较高的问题;在毕业实习中,许多学生会选择讲授中学古代文学课文;近几年,积极备考并考取古代文学方向研究生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总之,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思想、艰苦奋斗精神、乐观主义情怀,对于学生人格精神的塑造,产生了积极有益的作用和影响,而且提高了他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欣赏、评论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搜集、查找、鉴别、运用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由于本课程的建设已显成效,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曾两次获得学院教学优秀成果奖,在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评优、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教案评比中多次获奖。2004年被遴选为学院首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07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同行专家评价:

西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浩认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古代文学课程在省内同类院校的同类课程中具有自己的明显优势。在课程特色上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学的融合,重视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衔接。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上,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社会实际,面向市场需求,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整合。……已达到省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各项要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荆三隆认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古代文学课程形成了师资力量较强;教学研究、学术研究成果斐然;具有成套上百万字的系列教材;建设周期完整有序;教研室的全体教师显示出极强的同心力,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等特色。

西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韩隽认为,不同类型的学校,其古代文学课程的内容设置也不尽相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古代文学课程最能体现师范性的特色:第一,注重大量原典的阅读、理解和赏析,这为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注重教书育人,这为这些未来的中学教师们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提前做了准备;第三,课程设计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评价:

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对古代文学课程组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均有较高评价,近五年的年终考核中,均获得优秀、称职的考核结果。在学生满意度调查中,窦春蕾、邵之茜、王会明、陕艳娜连续多次获得优秀的评价,其他主讲教师的优秀、良好率也达到了很高的比例,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学生评价:

学生们普遍认为:古代文学课程组的教师教学态度严谨认真,备课充分,在教学上能够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关心学生,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富有情趣和美感,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语言表述流畅简练,能够激发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极大兴趣。

社会评价:

几年来,我们的毕业生中,有部分学生考取了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在实习中,由于表现突出,基本功扎实,受到了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有的毕业生直接被实习学校予以录用。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也体现了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不仅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还由于表现突出,在各类行业技能竞赛中屡屡取得不俗的成绩,一些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骨干。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古代文学课程组形成了严谨务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方面产生较大影响。不仅赢得了校内外专家对本课程的认可与好评,更赢得了学生对本课程较高的满意度。授课中,经常有外系和外校的学生慕名前来听取古代文学课,曾有学生希望能将老师的授课以录音形式保存,也有学生希望能在网上看到老师的全程教学录像,还有学生在毕业之后还常常回忆交流听课的快乐,希望能够有机会重回课堂,等等。这些肯定与好评,充分表明了古代文学课程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也成为本课程今后深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努力方向。

 

 

 

 

 

 

 

 

 

7.学校政策支持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的高低。我院党委及有关部门一直重视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工作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在各个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为了加快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学校采取了多项政策和措施。

1. 学院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并逐步实施

我院高度重视精品课建设,几年来,先后制定了《陕西教育学院课程建设规划(2005-2010)》、《陕西教育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陕西教育学院课程建设评价方案》,以及陕西教育学院学院精品课建设指标体系(见陕西教育学院文件[2007]2号),全面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按照分步发展、逐步推进的发展战略,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我院建成一批具有我院特色的示范性精品课程。

为了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长足发展,学院还出台了诸多鼓励措施,将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奖、晋职的重要参考依据。为此,学院增设院聘重点课程建设关键岗,并规定近三年主持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经过聘任程序,可以聘至院聘重点课程建设关键岗位,享受相应岗位津贴,并一次性奖励该门课程成员组5万元;近三年主持有省级精品课程,经过聘任程序,可以聘至院聘重点课程建设重点岗位,享受相应岗位津贴,并一次性奖励该门课程成员组2万元。进一步加强了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和奖励力度,极大地促进了我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同时,在职称评定及岗位聘任中,学院规定国家级精品课程按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对待,陕西省精品课程按照省级教学成果奖对待,院级精品课程按照院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对待。

2. 加强精品课的管理,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精品课建设

学院教务处负责宏观管理,重点是做好制订精品课程建设制度、组织课程评审与验收等工作。课程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精品课程的建设,对建设质量负主要责任。为了鼓励广大教师参与精品课建设的积极性,我院对参与精品课并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政策倾斜,对遴选为精品课的课题组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在职称评聘以及各种评优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3. 加大对精品课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经费投入

2001年开始,经过充分论证,我院先后启动了陕西教育学院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每年投入20余万元,并鼓励教师将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该项目中设立课程建设子项目,先后有4门院级重点课程获准建设立项,每门课程给予4.5万元建设经费,以三年为期。2004年,在重点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4门课程又获准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每门课程增列1.5万元建设经费,主要用于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多媒体制作、教学文件与教学资料建设等。同时,学院还从院级精品课程中,择优推荐参加省级精品课程的评选,有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目前,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30门。省级精品课程按省上经费投入的11给予配套,加大了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此外,学院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巨资建设了适应网络课程教学的多媒体操作平台(网络课堂)和精品课程制作软件。

4. 在软硬件设施方面对精品课建设予以优先保障

学院在精品课程图书资源、音像资料、现代教育技术工具、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

.  .总之,按照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建设标准,学院力争在几年内逐步建立起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完整体系。

 

 

8.承诺与责任

1.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

2.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申报所使用的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

3.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及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传播与使用;

                                           

课程负责人(签字)

                                                

9.学校推荐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上一条:中国古代文学视频
下一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视频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务处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大道

电话:029-81530059